幾年前,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,叫做:微博是中國的twitter,人人網是中國的Facebook。把人人比作Facebook,一方面是因為兩家社交平臺具有很高的相似度。另一方面,彼時人人網十分風光。紐交所上市,8000萬美元收購56網,一度在中概股中風光一時,按當時的勢頭發展下去,極具發展前景。可是到現在,再說人人網是中國的Facebook,恐怕只會被人當作笑話。
不妨先來做個對比,雖然兩家公司根本不是一個量級,但是,比較兩家公司的發展路徑,也很能說明問題。
第一,經營狀況。Facebook在2012年上市時的股價為38美元,市值1152億美元,到目前股價為74.98美元,市值1949.48億,股價漲了近一倍,市值漲了近70%;反觀人人,上市時的發行價為19.04美元,市值74.82億美元,而現在的股價為3.39美元,市值12.99億,股價跌了5倍,市值縮水了五分之四。
第二,用戶狀況。財報顯示,2011年日均活躍用戶為4.83億。本年度第三季度,Facebook平均每日活躍用戶人數為8.64億人,增幅超過了一個美國的人口;而人人公司在2012年年底的月度獨立用戶為5600萬人,本年度上一季度,月度獨立登錄用戶人數僅為4400萬人,不但沒有增加,反而減少了1200萬。?
第三,投資者信心。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資價值的一種方法,反映了投資者的信心。上市之初,Facebook的市盈率為108倍,現在是78倍,依然屬于熱門;人人公司發行價市盈率高達330倍,當日收盤價格算市盈率近500倍,遠遠超過Facebook,而現在僅為8.8倍。
即便不用客觀數據,從感性上的認識,用戶也不難發現,人人網已經大不如從前了,可是,同樣是社交平臺,產品也十分相似,為何一個依然強勢,一個變成了明日黃花呢?小鯨認為,人人網與Facebook主要有三大不同:
1,做平臺的方式不同。Facebook的平臺,用戶更多的而是分享,建立社交網絡,但在人人網上,用戶更像是在建立個人中心。Facebook及時拓展了人群的類別,吸引了上班族、明星等人群,平臺對于用戶的意義更加傾向于拓展社交網絡。而人人網的前身是校內網,其人群定位一直都是學生,直到現在,依然如此,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人網的用戶基數。而且,如果只定位于學生,會流失一大批用戶,于是,人人網越來越傾向于“族群”的平臺,基本上都是一個學校或一個社團的學生在玩,變得越來越封閉,缺少新鮮的事物涌入,沒有了新鮮感和趣味性,成為一潭死水。
2,對待用戶的態度上。人人網的一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用戶的體驗。比如其特有的來訪數量,這一度成為炫耀和攀比的內容。這一點很破壞用戶體驗,但卻不幸成為人人網的特色。顯示最近來訪,卻又先后推出“隱身查看”和“無痕訪問卡”;添加表情包,卻又設置等級,達到之后才有權利使用,這些特權功能雖說是為了鼓勵用戶使用平臺,但卻帶來了很不好的體驗。除此之外,人人網近期推出人品值,鼓勵移動端使用,用戶的人品值積攢到一定數量,可以換一些小的物件,可據身邊的用戶反映,當攢夠了人品值,兌換物件時,往往顯示沒有庫存,兌換不了。而以上這些破壞用戶體驗的功能,并沒有在Facebook上看到。
3,在創業者的初衷上。扎克伯格在創建Facebook時還是一個大學生,他的初衷更多的是做平臺,目光更長遠。而陳一舟更像是一位商人。在人人網之前,他在1999年,創建了Chinaren,隨后賣給了搜狐;2002年,創建千橡互動,收購貓撲,收購校內網,更名人人網,隨后人人網上市。這一系列的,更像是資本運作,而非做平臺。扎克伯格與陳一舟的初衷本身就有區別,于是人人網出現了會員制,人人豆等等,急于將用戶變現,Facebook還是一如既往的簡潔。
評論:
商人陳一舟始終也沒有認認真真地做好一個平臺,可能其最初的規劃里,也沒有把人人網想的太遠,所以人人網不但沒有在意用戶體驗,也沒有擴大用戶群體的,而且急于變現。除此之外,這款社交平臺與Facebook有很多的相似之處,只能局限于國內用戶,而國內又面臨微信、微博等平臺的競爭。這些原因,共同決定了人人網最終不但成不了中國的Facebook,反而會成為下一個開心網